NBA進入漫長休賽期,這個夏天,由於第二土豪線的影響限制,很多超級豪門球隊節省開支,典型代表就是勇士、快艇和湖人三支球隊,快艇白白放喬治離開,勇士告別了功勳克萊,包括湖人,今夏自由交易市場一無所獲,甚至為了讓球隊薪資在第二土豪線之下,詹姆斯還主動降薪265萬美元。在看不到奪冠希望的情況下,縮減不必要的開支,打造更均衡的陣容是現實且理智的(湖人例外)。但也有一些球隊逆流而上,例如太陽頂著三巨頭下個賽季1.5億美元薪資,繼續補強,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過去幾年幾支奪冠球隊證明,不是球星多了就能取得成功,反而一些一人一城踏實建隊的球隊,往往能笑到最後。而伴隨著NBA進入薪資爆炸時代,年輕的康寧漢、巴恩斯、小華格納等人都拿到最高5年2.7億美元薪資,34歲的保羅喬治也能拿到4年2.12億美元超級頂薪。那有些所謂的巨星就看不下去了:我也要超級頂薪!典型代表是鵜鶘的英格拉姆,但尷尬的是,鵜鶘當然願意留住英格拉姆,但是不願意給英格拉姆4年2.08億美元頂薪!雙方無法談攏,自然球隊要給英格拉姆找下家,但更無奈的是,全聯盟找不到接盤的球隊!
從一則不起眼的消息說起,從自由交易市場開啟後,英格拉姆團隊就開始為他尋找願意給大合約的球隊,但接近一個月過去,沒有任何回應!在20年夏天,鵜鶘給了英格拉姆一份5年1.58億美元合同,還剩1年,薪資為3602萬美元。照理說只有27歲的英格拉姆,處在生涯巔峰期,而且還剩1年合同,對於那些想清理空間的球隊也好,對於想尋找鋒線即戰力的球隊也罷,合同不並不算大。從5月鵜鶘把英格拉姆擺上交易貨架後,一度也收到不少回應,比如勇士、馬刺包括國王和老鷹,都是對他比較感興趣的球隊。
甚至在交易市場開啟後,黃蜂和老鷹也加入談判,但沒有任何進展。原因很簡單:英格拉姆要求頂薪,嚇退了很多球隊。最後國王得到了德羅贊,馬刺得到了巴恩斯,勇士得到了李凱爾、希爾德等人,老鷹最後把穆雷送到鵜鶘,換來的也只是小南斯,他們不願意冒風險給英格拉姆一份頂薪合約!英格拉姆當初在湖人時期,很多媒體和球迷都在為他鳴不平,認為是湖人埋沒了他,在鵜鶘這5年時間裡,前四年場均數據也能到23+5+5的水準,甚至入選全明星,一度進入ESPN評選的賽季球星前25位。
但是,當外界把他標榜為巨星時,在過去一個賽季,場均20.8分5.1籃板5.7助攻,兩項命中率49.2%+35.5%,到了季後賽場均16.2分4.8籃板3.8助攻,兩項命中率降至38%+30%!而根據鵜鶘隨隊記者透露,就在上個賽季季後賽首輪G2期間,英格拉姆甚至在更衣室內和教練威利格林對噴,要求格林設計戰術,增加自己的球權。格林確實這麼做了,但換來的是什麼? G4一戰英格拉姆全場14中2,只拿到8分4籃板6助攻,英格拉姆當然明白他需要數據支撐頂薪,但一方面他的性格不夠強硬,另一方面季後賽效率下滑嚴重,防守也是中游偏下水準。
甚至當鵜鶘為英格拉姆尋找下家陷入僵局之時,英格拉姆團隊還給出回應,如果鵜鶘無法送走英格拉姆,英格拉姆很有可能不參加新賽季訓練營,逼著鵜鶘鵬放人。但問題的關鍵不在鵜鶘這裡,薪資專家霍林格分析,英格拉姆的市場價值在均薪3500-4000萬左右,鵜鶘能給他的續約上限就是4年1.5億美元左右,是英格拉姆自己一直要求頂薪,才讓鵜鶘下定決心交易,樹立錫安為唯一核心。關鍵是英格拉姆要頂薪的態度,嚇跑很多球隊。因為任何潛在下家,不可能拿出接近4000萬的籌碼,只用英格拉姆1年,英格拉姆不續約,明夏直接走人怎麼辦?
只能說英格拉姆確實被高估了!當初鵜鶘在濃眉的交易中,從湖人那裡要走了那麼多的籌碼,可是湖人早在泡泡園區就由詹姆斯和濃眉帶隊奪冠,而鵜鶘這幾年有英格拉姆和錫安帶隊,加上交易來麥克勒姆,卻只能在西部附加賽邊緣徘徊。錫安是個病號,表現遠低於期待值,英格拉姆又不能認清自己的身份,鵜鶘雖然每年都號稱西部黑馬,但確實沒有競爭力。至於英格拉姆,時間會給他答案,這個年紀,英格拉姆上限也就是一般球星水準,均薪難超過4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