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女同事「搭我便車半個月」我只好改騎腳踏車上班!沒想到當天「竟接到她老公的電話」

1814

深夜電話的噪音刺痛了陳先生的耳朵,一個咆哮的聲音傳來:「你怎麼不再接送了?這影響到了我老婆,還故意的吧?快點道歉!」電話的另一端,是一位孕婦的丈夫,憤怒不已。

陳先生心頭燃起了怒火,毫不客氣地回應:「你們一家子有問題吧!這關我什麼事?蹭車還要理直氣壯!」言辭之間怒意滿溢。事情的背後,隱藏著一段不尋常的故事,一段關於蹭車成癮和誤解的故事。

陳先生在附近的公司工作,日常生活相對輕鬆。有一天,他不經意地提到了自己所住的小區,而沒想到,這位姓方的女同事竟然也住在附近。

起初,陳先生並未引以為意,只是隨口聊了幾句,然後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那天下班後,方女士來到了陳先生的辦公桌前,一臉不好意思地請求陳先生送她回家,理由是她的丈夫臨時有事,無法前來接她。面對懷孕的同事,陳先生無法拒絕,答應了她的請求。

於是,方女士坐進了陳先生的車,他還特意放慢了車速,以確保她的安全。然而,當他得知方女士的確切住址後,才發現這個地方雖然在回家路線上,但需要繞遠一些。而且,附近還有捷運,對方女士來說去公司並不困難。

儘管如此,陳先生還是將方女士送到了她的家,然後再回到自己的住處。然而,第二天,方女士再次站在他的辦公桌前,請求再次搭車。

這一幕重演了多次,陳先生開始感到困擾。他開始懷疑,難道方女士的丈夫真的總是這麼忙嗎?為什麼不能親自接她,特別是她懷孕了?這些疑問在他心頭湧現,但他並未表露出來。然而,時間一天天過去,方女士頻繁地請求搭車,讓陳先生不禁有些生氣。

一次,他終於忍不住詢問:「你老公最近真的這麼忙嗎?」方女士略顯支吾地回答:「嗯,是的,最近有些忙……」陳先生覺得情況並不簡單,於是試探性地提到了附近的捷運,但方女士卻似乎置若罔聞。就這樣,她繼續蹭車,已經持續了15天

 

每次送方女士回家後,陳先生不得不再次繞遠路回家,而方女士卻好像毫不在意這種情況。她的行為讓陳先生感到困擾,他開始和妻子商量如何處理這個問題。畢竟,她懷孕了,應該特別小心照顧。

經過考慮,陳先生決定以一種委婉的方式拒絕方女士。於是,第二天,他選擇騎自行車上班,希望這樣就不再提供搭車服務。然而,方女士再次出現在他面前,陳先生告訴她:「我的車壞了,送去修了,以後只能騎自行車了。」沒想到,方女士的反應出乎意料:「你是不是不想讓我坐?你不開車我怎麼回去?」她的語氣中充滿了憤怒,甚至直接指責陳先生針對她,認為他捨不得一點油費。

陳先生感到糊塗,畢竟這是他的車,他應該有選擇的權利。他試圖解釋:「只是為了省點油錢而已。」然而,方女士的丈夫卻打電話給陳先生,氣憤地指責他,認為他拒絕幫助孕婦,讓方女士不開心,甚至擔心影響胎兒的健康。

陳先生被突如其來的指責弄得不知所措,從未經歷過這種情況。他憤怒地回應:「我難道每天都要送她嗎?為什麼不是你來接她?這是我的車,我沒有義務天天為你們服務!」然而,方女士的丈夫不願聽解釋,繼續指責陳先生。

朋友與陳先生回到辦公室,發現方女士已經將這個事件告訴了其他同事。然而,幸運的是,辦公室的其他人並沒有一味地因為她的話而指責陳先生。他們了解方女士的本性,知道她愛佔小便宜,因此,他們保持理智,不被誤導。

漸漸地,陳先生認識到,善意雖然可貴,但需要雙方的理解與尊重。他決定以明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保護自己的生活和家庭。陳先生並不是專職司機,他的好意是出自內心,不應該被誤解和曲解。他沒有義務天天接送同事,方女士的行為顯然是不合理的。

這場事件讓陳先生明白,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他需要堅守自己的原則和底線,不被他人的不合理要求所左右。儘管這段經歷讓他感到不悅,但他決定保持自己的善意,並在明智的範圍內提供幫助,而不是被人誤用和濫用。這個故事提醒我們,在人際關係中,相互的理解和尊重至關重要,不合理的期望不應該成為一方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