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年初三,不論多忙,記得:1要吃,2要做,3不做,好運財多

2127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個飽。」春節期間,初一這天是要早起的,要早起放「開門砲」,去長輩家拜年。到了初二這天,要祭財神和回娘家,時間上比較趕,也是需要早起的。

到了大年初三這天,年也拜完了,娘家也回了,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睡個懶覺了。

不過,大年初三這天節日眾多,講究也非常多。老輩提醒,今日大年初三,要記得:1要吃,2要做,3不做,平安順利、好運財氣多,莫忘老傳統!都是指什麼呢?下面來具體看一下!

一、大年初三「1要吃」

1、吃盒子

大年初三,就是正月初三,在宋代時被稱為「小年朝」,是宋真宗搞出來的「天慶節」。

另外,大年初三這天也是穀子的生日,在舊時民間這天有不吃米飯的習俗。人們認為,如果違反了,可能會導致穀物減產。所以,穀子生日這天不吃米飯,以表示對穀子的尊敬和感恩,希望今年五穀豐登,圓滿順遂。

這天不吃米飯,那吃什麼呢?

在民間有「初一的餃子,初二的面,初三的盒子往家轉。」的說法。因此,大年初三這天要吃盒子,蘊含著人們對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祈禱與期待。

盒子的外形和餃子有點相似,但要大得多,並且,和餃子一樣,可以包容各種餡料,象徵著家庭的團圓和美滿。

另外,大年初三是「赤狗日」,這天容易出現口舌是非、小人爭執等不吉利的事。因此,我們在製作盒子的過程也有包住小人的嘴、避免口舌之爭的寓意。同時,盒子的形狀和製作過程中的轉動翻面,也寓意著轉運、將黴運轉走的美好願望。

二、大年初三「2要做」

1、燒門神

過年的時候,有些人會在門上貼上門神,用來祝福家人平安。但是,到了大年初三這天,就要把之前貼的門神要摘下來燒掉,這種習俗就是「燒門神紙」,也叫「燒門神」。

「燒門神」一方面是寓意著將過去一年的晦氣等不祥之物一同燒掉,一方面是祈求新的一年裡家庭安康。

所以,大年初三這天,別忘了把門神收集起來燒掉,圖個安心和吉利。

2、「掃窮鬼」

初一人拜神,初二人拜人,初三掃窮鬼,初四人乞米…… 」

大年初三「掃窮鬼」是客家人地區的習俗,他們認為,大年初一到大年初三之前是不能動用掃帚的,否則會掃走財氣,帶來窮困。

因此,初一、初二過了,到了大年初三這天就要把屋裡屋外的衛生好好打掃一遍,寓意著掃除前一年的晦氣和窮困,迎接新一年的好運和財富。這種習俗被稱為「送窮」或「送窮鬼」。

其實,這種習俗從唐代的時候就有了,只不過日期不固定。之後,到了宋代的時候,把日期定在正月初六,後來到了明清時期又改了,改到了正月初三這天,一直沿用至今。

所以,大年初三這天記得把屋裡屋外,好好打掃一遍,讓窮鬼不敢進門。

三、大年初三「3不做」

1 、不出去拜年

大年初三這天也是古代民間的「赤狗日」,「赤狗」是民間傳說的「熛怒之神」,據說,這天容易出現口舌是非、小人爭執等不吉利的事。因此,民間有在這一天不出門拜年的說法,以避免多餘的「口舌是非」。

有些地區,甚至在大年初三這天,人們會在前門和後門的門頂上貼上紅色紙條,這些紙條被稱為「赤口」,寓意著避免口舌之爭和不幸,祈求一年到頭都能出入平安、家中能招財進寶和萬事如意。

2、不晚睡

還有的地方說,大年初三這天是「老鼠娶親日」。民間的說法是,為了不打擾老鼠娶親,這天就別熬夜了,早點熄燈睡覺。而且,要在老鼠常出沒的犄角旮旯的地方放放上米等一些吃的東西,俗稱「老鼠分錢」。也是祈求老鼠今年就別再來我們家了,我都已經分了一份給你。

所以,大年初三這天晚上,我們要早點上床睡覺。

3.不宴客

大年初三這天因為是「赤狗日」,被人們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不宜外出或宴客。另外,「赤」字也有赤貧的意思,所以民間認為這天是不太適合宴客的。

以上就是大年初三這天的一些習俗和講究,當然,每個地方的習俗可能不太一樣,不適合當地,我們就當了解一下就行,沒有必要非得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