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提醒:腸道里若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或有4個提示

7953

醫生提醒:腸道里若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或有4個提示

腸息肉是指腸黏膜表面突出的異常生長的組織,在沒有確定病理性質前統稱為息肉,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見,以結腸和直腸息肉為最多,小腸息肉較少。

息肉較小的時候,沒有症狀表現,通過檢查才能查出來,息肉較大時,患者會出現下墜感、大便帶血等症狀。

腸息肉有惡變的可能,因此一旦確診,最好積極的進行治療,治療的時候先要進行在鏡下摘取息肉進行病理活檢,確診息肉是否有癌變的可能;如果無癌變,可以使用微創療法進行摘除。

如果發現癌變,適用安氏保肛術進行治療,既能祛除癌變組織,又能保住肛門正常功能。

01

腸息肉是如何出現的?

慢性炎症刺激:慢性炎症反覆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道黏膜出現損傷,隨著細胞不斷凋亡、增生,會形成腸道異常增生的息肉。

遺傳因素:臨床上大約有10%的腸息肉患者伴有家族遺傳性疾病,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因為多發性的腸息肉容易造成癌變。

飲食因素:長時間進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熱量、低粗纖維的食物,容易造成息肉發病,因為這些大量的食物攝入後,會增加胃腸功能負擔,從而形成大量乾結的糞便,使糞便不能較快的排出體外,對腸道黏膜造成反覆刺激,這也是形成息肉發病的重要誘因。

1/5

02

醫生提醒:腸道里若長了息肉,上廁所時或有4個提示

大便帶血:息肉可以導致大便帶血,通常是鮮紅色的,而炎症性息肉導致的大便帶血,多為鮮紅色血液,伴隨有黏液狀分泌物。

腹部不適:息肉可以影響腸道的正常蠕動和消化功能,導致食物或者代謝廢物在腸道內積聚,進而出現腸內容物堆積,誘發腸積氣、腹痛等。

腹瀉或腸梗阻:息肉不斷萌發,有的息肉體積會逐漸增大,影響腸道黏膜分泌一些代謝物,從而使大便性狀發生改變,臨床上可以表現為腹瀉,或者息肉堵塞了腸道,出現腸梗阻,進而導致消化不良腹脹等不適。

貧血:腸息肉可以導致身體貧血。

2/5

03

腸道容易出現哪些問題?

功能性病變:腸道蠕動減慢,出現腹脹、便秘等症狀,還可能導致腸易激綜合徵,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還可能因腸道吸收、消化功能障礙,出現食慾不振的症狀等。

器質性病變:

炎性病變:因細菌或病毒感染等情況,引起慢性腸炎、結腸炎、直腸炎等腸道炎性疾病,出現腹部脹氣、脹痛、大便次數增多等症狀。

腸道梗阻:存在腸道炎症或腸扭轉等情況時,可能誘發腸道梗阻,出現腹部脹氣、排氣停止、嘔吐、食慾不振、噁心、腹部陣發性疼痛、便秘等多種症狀。

腫瘤:長期存在慢性炎症等情況,可能引起腸道腫瘤,出現腹部墜痛、大便習慣改變、排便不暢、大便有血、黑便等多種症狀。

3/5

04

如何保養腸道,預防腸息肉?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平時應多吃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主食粗細搭配合理,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鮮的蔬菜水果,辛辣、煙燻、油炸以及醃制的食物要儘量少吃。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戒菸限酒;加強體育鍛鍊、增強體質;作息規律、勞逸結合;保持良好的心情。

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經常便秘,糞便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太長,容易刺激腸黏膜增生,引發息肉,平時應注意良好的排便習慣,多喝水,保持大便通暢,有助於預防腸息肉發生。

4/5

定期體檢:如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腸癌史等或年齡在40歲以上,要養成定期進行腸鏡檢查的好習慣,以便早期發現息肉並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