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不一般,老人說:「清明碰閏月,上墳三注意」,應該注意啥?!

126

清明節,是我國的節假日之一,當然清明節還有一天的假期,所以清明放假的目的,自然是讓身在他鄉的遊子們——「回鄉祭祖」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首耳熟能詳的詩已經流傳了一千多年,對於清明來說,除了祭祖外,還有踏青,郊遊等各種活動,但是來說最重要的是「掃墓祭祖」,而後人們,也「祭之以禮」,為逝去的先祖們,送上最衷心的緬懷和敬意。

至於為什麼在清明節要祭祖,我認為:從小了說,祭祖是「血濃於水」的關係,是不可分割的代代傳承;然而從大了講,卻是儒家的傳統文化,中華民族的禮儀精神。

但是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清明是不一般的,因為這一年不僅有384天,還逢閏二月,並在閏二月之中。因此對於清明節的到來,老人認為在祭祖的時候,有三個注意。而俗語「清明碰閏月,上墳三注意」也是由此而來,那麼這句話是啥意思,有啥說法呢,我來說一下:

「清明節」祭祖的傳承意義:

清明節,從四季時令來說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清明節也是農耕大忙時刻,在此時,農民們已經耕作於田園,種植一些莊稼。

但是,在拋去傳統的耕作下,清明節卻是傳統的祭祖日子,並且從周朝開始,有著幾千年的祭祖歷史。其中唐朝文學家宋之問,曾經作詩一首《途中寒食》,其表達的寓意,更是讓人覺得淒涼: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對於祭祖的日子,我們山東這邊都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節」進行掃墓上墳,這除了表達「不燒火,不吃肉,要念祖」的意義之外,還要紀念春秋時期,晉朝的大臣介子推。而這和在五月端午節的時候,我們吃粽子,劃龍舟以來紀念屈原也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說,對於清明節的祭祖,是有幾種意義的:

第一,孝敬先人,緬懷先祖

我國有幾千年孝道的文化,而對於孝道,除了生前孝順父母外,還要在先祖逝後做祭祖活動。而這不僅表達了,我們儒家文化的「孝道」思想,也是緬懷先祖,孝敬先人的一種表現。

第二,傳承中華民族的「孝道」精神。

泱泱大國,悠悠華夏,有著幾千年的文明傳統。所以從遠古的伏羲,到現代的文明,我們華夏人都是團結一心的,也處於文明的領頭羊位置。

因此我們華夏人,不僅具有「萬人同祭萬姓祖」,自然也是「敦親睦族」的表現,所以清明節祭祖,不僅具有緬懷先人之意,而且也是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孝道」精神。

「清明逢閏月,上墳三注意」的意思:

對於「清明逢閏月」的特殊之處,老人認為在祭祖的時候,也是有「三注意」的,而這不僅傳承了「孝道」,也有利於自己的家庭幸福。

第一,春分的「卯時之後,午時之前」。

由於今年清明節正處於「閏二月」的原因,所以農村老人認為,在清明節是不能去上墳的,按照民間俗語的說法;「閏二月上墳,就是犯重」,這是不吉利的寓意。

除此之外,還有民間傳說的「閏月無月」的說法,所以老人迷信的認為在進入閏二月之後,是不能上墳的,包括清明節在內,而上墳需要提前的,最好在「春分節氣」這一天進行。

但是老祖宗有認為,午時是中午十一點到一點左右,此時到達陽氣的極點,也正是陽氣最強的時候,所以新墳要早拜,老墳可以稍晚一些。

而卯時是,上午的5點到7點,也正是天明的時候,因為農村上墳有「趕早不趕晚」的習俗,所以上墳的時間最好在「卯時之後,午時之前」。如果上墳晚了,也是不好的,因為老人認為在上墳的時候,也要在陰和陽之間尋找一個平衡點。

第二,「身弱」不帶金屬物品和首飾。

老祖宗還迷信地認為,一些「身弱」之人在上墳的時候,是不能帶諸葛首飾的,比如金屬物件,小鏡子,或者紅色的衣服。

至於這個說法,老祖宗按照「五行的原理」認為,紅色屬火,屬陽,而灰色屬水,屬陰,所以上墳的時候要增強自己弱勢,以達到五行平衡的目的。

但是老祖宗的說法我們不敢苟同的,因為這是迷信的說法。但是在上墳的時候,不要穿一些紅色的衣服,因為紅色衣服太顯眼,對於老百姓來說,自然是不尊重的。

第三,不祭拜別家的墳墓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但是「不孝有一,上錯別人家的墳墓」更為大。所以在上墳的時候,一定要親力親往,不要上錯了別人家的祖墳。

因為上錯祖墳,這不僅是非常尷尬的一件事,對於自己對於別人家來說都是不好的事情。而且也是不尊重祖先的一種表現,說到底,自然是無法讓祖宗們「地下有知」的,所以這也是不好的一種說法。

寫在最後:

通過上述來說,至於清明節上墳,安眠民間的說法,因為閏二月的原因,自然是要提前了,但是這只不過老人的迷信說法,自然是沒有科學道理的。

不過來說,清明節上墳的目的也是為了緬懷先人之意,所以對於什麼時候、什麼時間上墳,這都是好的,因為孝敬先人,緬懷先祖,傳承中華民族的「孝道」精神都在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