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辛苦苦撫養30年,養子與父母反目成仇,狠心「斷絕關系」他淚:養育之恩抵不過40萬塊錢

165

辛辛苦苦撫養30年,養子與父母反目成仇,狠心「斷絕關系」他淚:養育之恩抵不過40萬塊錢

古人言:「有人無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為報,不生而養,百世難報。」

三十年前,有一對農村夫婦,他們本來就有一個女兒。 這對夫婦也想要一個兒子,這樣他們就可以擁有兩個孩子,但他們一直苦於沒有機會。 巧合的是,同村有一戶人家,因為家裡窮,養不起孩子,想把小兒子送上來。

結果,一心想要兒子的農村夫妻如願以償,得了兒子,高興得合不攏嘴。

夫婦姓王,為養子取名王浩,並對他的未來充滿了無限期望和美好憧憬。

但這對夫婦不曾想到的是,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在長大以後會與他們反目成仇,攪得整個家庭不得安寧,甚至還要起訴他們,追究他們的責任。不僅如此,還叫來了一眾記者和節目組。似乎,養子的內心有著無數委屈,不得不朝著鏡頭傾訴愁腸。

養子王浩睡在路邊的簡易賬篷里,說是被養父母趕出去,無家可歸,被迫在路邊流浪。他年紀不小了,已經三十多歲了,而且四肢健全,手上還有廚藝。

常人很難想象,一個四肢健全的中年男子,離開家門後,會沒有絲毫的生存能力,只能靠著一頂賬篷過著流浪的生活。

但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對自己頗為曲折的命運的感慨。據王浩介紹,他從小乖巧,對養父母很聽話,但25歲時,無意中得知自己不是親生的,而是養父母養的。 態度變了。

在他得知真相後的五年裡,養父母加緊打壓,以各種理由將他趕出家門,甚至聯合村裡的鄰居對他進行孤立、造謠中傷。

他記得最清楚的是,他剛在家裡喝了一瓶牛奶,養父母就勃然大怒,大聲喊著要把他趕出家門。但他實在忍無可忍,在當地村幹部的見證下,徹底斷絕了與養父母的收養關系。

 而且,他還找到了疑似自己親生父母的林家,想通過親子鑒定,確定自己是不是林家幾年前送出去的小兒子。 否則,王浩將起訴養父母。

 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當記者到王家拜訪王浩的養父母時,卻得到了養父母的另一套說辭,與養子王浩本人的描述完全不同。

 養父說,夫妻倆常年在外打工,哪有機會詆毀辛辛苦苦養大的孩子? 所謂的精神壓迫更是無稽之談,王皓自己就是在撒謊。

養母拿出手機,屏幕上一條條王浩辱罵她的短信。 在養母看來,王皓自從成年之後,能力並沒有提升,反而脾氣一天比一天大,對她有著莫名的強烈敵意。

有時,夫妻倆出於父母的責任感,只是跟他說了幾句,轉身就收到了王浩發來的信息,話里話外都透著威脅的意味:「我已經和你事先做了交易,以後誰要是說起我,就別想著要我給你養老!」

養子王浩堅稱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被趕出家門後只能流落街頭。 他的話里充滿了對養父母的不滿和怨恨,把問題直指養父母。

養父母一口咬定,王浩成年後性情大變。 他不僅越來越不孝順,而且對他們的敵意也越來越大。 他無緣無故地對他們發脾氣。 問題是針對養子的。兩種說法,截然相反,誰在說謊?

養父母待王浩並不薄,兒時王浩每周的零花錢有十幾元,而親生女兒則一分錢沒有,國中時王浩的零花錢漲到了25塊,而親生女兒則只有十幾塊。

不僅如此,平時家裡有好吃的,好喝的,養父母也都是先給王浩,相較於親生女兒,不管從何種角度來看,養父母都是更為偏袒養子王浩的。這一點,得到了王浩的親口承認。也就是說,從頭到尾,說謊的是王浩。

為何如此?

25歲那年,他得知自己並非親生,再加上創業失敗的種種打擊,心理逐漸開始扭曲,整個人也變得懶散,整天渾渾噩噩度日,不思進取,整整五年,智商與能力沒有絲毫進步。

也恰恰是這五年,他的姐姐,也就是養父母的親生女兒的生活卻變得越來越好,日子越來越紅火,村裡的同齡人也早已成家立業,日子過得風風光光。

而他則只能在外搭賬篷流浪度日,強烈的心理落差和嫉妒讓他極為不平衡,而這份不平衡則隨之轉嫁到了養父母的身上,演變成了莫名的恨意。

最為諷刺的是,當王浩的謊言被揭穿,真相徹底大白時,養父母願意不計前嫌,給他三個月的時間冷靜,只要王浩願意,那麼他們便還是一家人。

沒想到王浩不僅不願意,反而要求養父母賠償給他40萬塊錢,理由是養父母在外打工,每個月都有上萬塊的收入,所以應該彌補他在外住賬篷流浪受到的委屈。

這番話,不但王家人聽不下去了,讓一眾記者和調解員都覺得匪夷所思,給他台階下了,他不但不下,反而提出的要求更為變本加厲。

辛辛苦苦養了他30年,終於給他一筆補償金,這是什麼?不出所料,調解最終還是因為王浩的無理取鬧而鬧得不歡而散。一場矛盾被他挑起,一場調解也因他而起,未能收場。 恐怕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