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6年沒回家!「要拿走父親一半的撫恤金」被大哥罵不孝 弟媳忍無可忍「說出實情」大哥低頭道歉

194

俗話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子女無論過得怎麼樣,做父母的都應該一碗水端平。這不僅能得到孩子們的尊重和認可,也能讓子女之間和睦相處。

有些老人卻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事兒,他們經常掛嘴邊一句話:「十個手指頭伸出來長短不齊,何況是性格不同的子女呢。」

不可否認,子女的性格、為人處世、以及經濟條件的好壞,很大程度上會讓父母有了偏袒之心,人性使然,可以理解。

可偏袒之心在子女面前表現得淋漓盡致,得到的必然是家裡雞飛狗跳,不安寧。

01.父母給老大、老二每人一套房,老三氣得6年不回家,與母親猶如陌生人 李奶奶和老伴有三個兒子,老大陳國強,老二陳武,老三陳文,原本一家人和和睦睦,可自從兩位老人給了大兒子、二兒子每人一套房後,老三便選擇不再回這個家,父親臨死都沒回。

陳文曾是三兄弟中最孝順的一個,也是經濟條件最好的一個,在某銀行做中層領導,各方面都很優秀,如今母子倆像陌生人一樣,走路碰見都不說話,兒子結婚也沒告訴母親。

李奶奶為此寒心地對記者說:「一開始我們以為他是跟我們賭氣,誰知道他還真的要斷絕關系。」

老人對於分房子的事沒放在心上,他們覺得兩個兒子過得不太好,尤其是老大,之前在外地工作收入一般般,還和妻子失婚了,父母有能力幫一把很正常。

陳文認為父母這樣做就是偏心,不管自己過得好不好,他有權利分得一份,最讓他生氣的是,父母都是不聲不響的,他永遠最後一個知道。

忍無可忍的他,終於在6年前的一天與父母、兩個哥哥理論,「同是父母生養,為什麼房子沒有我一份?」

父母的回答是他們經濟條件差,應該幫扶,你條件好不應該挑理。

陳文聽到這話將矛頭指向兩個哥哥,說了一些過激的話,老大陳國強脾氣暴躁,拿起身邊的菸灰缸砸了過去,陳文的腦袋被打得鮮血直流。

雖然父親打了老大一耳光,也罵了一頓,但房子的問題始終沒解決,陳文摔門而去,從那以後再也沒踏進家門一步。

父母把自己傷透了,他心裡也很委屈,只要父母在世,他不再提什麼房子家產的事,可是6年後的今天,老大陳國強帶著記者來公司找他,一通狂轟亂炸地罵他是個不孝子。

02.6年沒盡孝要一半撫恤金,惹怒了老大,老三說了實情

陳文的父親是一名抗戰老兵,轉業後享受副廳級待遇,過世後國家給了一筆撫恤金,母親分得一半,另外的一半三個兒子平分。

問題出現了,要想拿到這筆撫恤金,需要四個人的簽字,少了一個人都領不到。

老三認為父母已經給兩個哥哥每人一套房,父親的一半撫恤金應該歸自己,老大、老二自然不同意,既然不能達成共識,老三堅決不簽字,導致撫恤金下來兩個月都沒能領到。

老大陳國強帶著記者去找陳文,一見面指著弟弟罵:「你就是個不孝子,6年沒照顧過父母,憑什麼你要拿一半的撫恤金,你也好意思。」

起初陳文懶得搭理他,以為發泄一會兒就走了,可陳國強越說越來勁兒,母親住院你沒來,父親臨死你也沒來,口口聲聲說不孝順父母的人沒朋友,你連親人都不認,哪來的朋友?

陳文氣得跟記者說:「母親住院的時候,我得了腫瘤,正在醫院開刀做手術。」隨後掀開衣服給記者看。

接著他邊指著老大邊跟記者說:「這個人就是無賴,缺德缺到什麼程度?父親當天晚上走的時候都不通知我,第二天沒辦法了才通知我。

他說這個老二已經劃掉一套房了,那麼這套房子誰也不要跟我搶,誰跟我搶的話,就用菜刀砍死誰。

他這次來就是為了房子和撫恤金的,他們不同意我的說法,那母親那份她自己領走,剩下的都捐給國家,誰也別想拿到。

而且母親現在的房子,不知道什麼時候過戶到他的名下了。」

陳國強一聽房子過戶,趕忙解釋道:「那個房子是我花了23萬買的,已經給母親錢了。」

陳文冷哼一聲,你有錢嗎?還在這里不誠實。

在記者的勸說之下,兩兄弟不再吵架,一家人見面解決問題。

03.老三提出要求,老大反對並威脅母親,老太太發威 好不容易再次見到小兒子,卻因為小兒子的要求惹得她生氣。

陳文張口要一半家產,母親的除外,老太太坐在沙發上臉色很不好看,老二陳武發火了,「母親還在世呢,你就要分遺產?我們肯定不同意。」協商不成,不歡而散。

記者試圖勸解, 老三妻子說:「我們在等,想等到哪一天這個做老兄的,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對,向這個老弟說一聲道歉。

想等到父母為我們撐一下腰,因為老公腦袋打開縫八針,老婆和兒子是他(老大)用菜刀趕出來的,作為父母都沒有講一句公道話,你說要我們怎麼回這個家?」

老三一家走後,李奶奶難過極了,她手捧相冊說:「他爸也走了,兄弟也不和,我就沒辦法。」

或許上了年紀,或許老人嘗到了這6年來沒有小兒子在身邊的孤單,又或許老人體會到了小兒子的感受,她決定將一半家產給小兒子,但老大極力的反對。

陳國強說:「爸爸要死了都不來孝順一下的人,他怎麼好意思拿錢?你要是答應老三的要求,我就搬出去。」

李奶奶氣憤地問他:「我一套房子給你你好意思吧?」

「這房子我不要了,你轉到老三名下吧。」

「你搬,你走,我捐給國家,誰都不給。」

老大的謊言不攻自破,這套房他根本不是花錢買的,而是母親給的,他之所以以此威脅母親,無非想多得到家產,沒想到激怒了老人。

最後,一家人坐到一起,母親和小兒子化解了矛盾,老大也真誠地給弟弟道歉。

 老人為什麼會偏心?做父母都想每個子女過得好,看過得好的子女,他們不擔心且放心,那麼幫助條件不好的那個,他也會理解和體諒自己。

可不管子女過得窮與富,他們不僅要盡到贍養義務,同樣也同等享受和獲得父母財產均分的權利。

老人想當然地以為過得好的子女,就應該做到幫扶和謙讓,從親情來講,的確如此,但是親人之間的和睦相處,也需要具備良好的為人處世思維。

李奶奶幫助老大和老二沒有錯,錯就錯在沒有跟老三商量,以為房子是自己的,我想給誰就給誰,何況老三條件又不差,他不應該有意見。

事實上老三並非要跟兩個哥哥爭財產,而是父母不聲不響的行為,讓他覺得父母沒把他放心上、沒當回事,都是親生兒子,我為什麼要被區別對待?何況自己還是最孝順那個。

沒有哪個孩子願意被父母忽視,也接受不了父母的偏心、不公平對待。

如果陳文的父母當初能同小兒子好好商量,把兩個哥哥的現實狀況擺出來,並且兩個哥哥能給予他尊重,相信陳文不會6年不回家,更不會要分得一半家產。

但話又說回來,即便父母這樣做了,身為子女應該想辦法解決,而不是選擇6年不聞不問,看到母親連招呼不打,自己的孩子結婚,也不讓老人參加。

一旦老人想不開生病而離開了人世,再想喊聲媽媽都不可能了。

所以身為父母要想一家和和睦睦,對待兒女這碗水得端平,即便不待見某個子女,也不能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