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顧家人反對!北大碩士堅決要「出家當和尚」 帶父母住寺廟「如今16年過去」現狀曝光:出家是機緣

169

2006年,福建男子在考上北大碩士以後,臨近畢業的時候,不顧家裡人的反對,一心想要出家當和尚,來皈依佛門。

哪怕是父母下跪也無濟於事,到後來甚至他還帶著一家人一起出家,一家子都住在了廟裡,事情被曝光後,引起一片嘩然。

事情已經發生了16年,現在的他有沒有為當時荒唐舉動而感到後悔?現在是否已經還俗,回歸正常人的生活了沒?

貧民窩裡的金鳳凰

鄧文慶1981年出生在福建莆田一個山村裡,父母都沒上過學,平日裡全靠家裡幾畝薄田為生,作為家中唯一的孩子,從小被寄予了厚望。

不管家裡再困難,也要先緊著他。父母也都清楚,生活之所以過得這麼困難,就是因為沒有文化,為此很重視鄧文慶的教育問題。

自打他懂事起,父母就時常叮囑他,只有靠知識才能走出大山,只有考上了理想的大學才能改變困境。

正因為父母的叮囑,從小鄧文慶的成績就很好,並不是說他是天賦異稟。他成績好,完全是因為他下的功夫深。

別人晚上學習到10點,他就學習到11點或者是12點。家跟學校離得很遠,不管是颳風下雨,他從來沒捨得請過一天假。

生怕因為請假,耽誤了學習的進度。當時跟他走得親近的同學,有的是因為不想學,有的則是因為家裡沒錢,紛紛都輟學外出打工。

這些人每逢回來的時候,都跟鄧文慶說上學沒用,現在外出打工掙錢貼補家用才是硬道理。面對這樣的建議,鄧文慶仍舊不為所動。

在他家的一面牆上,全都是他在校期間獲取的榮譽證書。哪個年齡段的都有,他的優秀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

但他可不是一個只會讀書的書獃子,除了平時學習以外,他也還喜歡看一些課外書。要說最喜歡看的種類,就是哲學方面。

作為家中的獨子,他何嘗不知道父母的期望,他時常覺得壓力很大。可就在閱讀哲學方面的書時,他的迷惘和委屈,都在這裡找到了答案。

每次看完以後,都覺得茅塞頓開,有時候他都覺得,似乎在這裡,他才能長到想要的歸屬感。12年寒窗苦讀,終於到了臨門一腳的時候。

1999年,他參加了高考,在成績出來以後,在村裡引起了轟動。當時他選擇的是北京大學,在填寫專業的時候,跟家人的意見不同。

家裡人的意思,就是希望他能學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這樣畢業以後也好就業。可他並不是這麼想,覺得既然上大學,就要學一個自己喜歡的專業。

最終他不顧家裡人的勸阻,填寫了哲學系。當時周圍人都覺得,他一定是瘋了,要不然為什麼好的專業不選,偏偏要選一個這麼冷門的專業。

面對這樣的質疑,他絲毫不在意,最終如願被北大的哲學系錄取,成為了其中的一員。

在北大創辦耕讀社

來到大學校園的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在這裡還認識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開始他還覺得他喜歡哲學,像個異類一樣。

可是跟朋友們接觸久了,才發現有很多人跟自己一樣,喜歡探索哲學。為此他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建立一個社團,將愛好相同的人聚集在一起。

就這樣「耕讀社」就誕生了,平時社團中的活動也很豐富,為此吸引了不少學生的加入。有些是對生活迷茫,有的是抱著獵奇心態。

為此耕讀社的規模越來越大,鄧文慶作為開創者自然也很高興,希望能通過社團,讓大家對哲學有進一步的認識。

當時的鄧文慶,內心也有了很大的改變,從開始對哲學的懵懂,到後來開始注意佛學教育。他就像是推開了新世界的大門,讓他像個海綿一樣吸取這些知識。

在鄧文慶本科畢業後,為了讓自己更上一層樓,他選擇留在了學校讀研。專業則是他最喜歡的佛學,因為他表現突出。

還被聘請成為了地質附中的政治老師,邊學習邊掙錢養活自己。周邊的人遇到什麼問題,或者是覺得迷茫,都會去找鄧文慶去開解。

他話不多,只有幾句話就能將這些人心中的困頓解開,為此周圍人開玩笑,紛紛都叫他「鄧老師」,這個稱呼也讓他哭笑不得。

時間一長,他在清華大學變得十分的出名。但這樣的生活,並沒有打亂他的生活節奏,除了日常的學習和工作,還有一些社團內容。

只要他一有時間,都會到當地的龍泉寺去當義工,來幫著一起打掃寺廟,做一些無償的活動。他最喜歡的就是,在寺廟中聽僧人們誦經。

有時候一些佛學講座,他也會抽時間去聽。這些在外人眼裡,很難理解的話術,傳到鄧文慶的耳朵中,就變成了受益匪淺的人生哲理。

時間流逝,2006年他如願拿到了碩士學位,家裡人的意思,就是希望他早點參加工作,這樣也能多多累計社會經驗。

可事實上高學歷的他,在找工作的路上卻十分的不順利,喜歡的工作要求太多,不喜歡的工作卻都想要他,一時之間陷入了困惑。

他詢問自己,寒窗苦讀的意義,就是為了現在這樣的場景嗎?這就是自己這十幾年來追求的東西嗎?

後來他將自己關在房間好幾天,最後他想通了,有了一個很大膽的想法,那就是他想要出家。

不顧反對出家當和尚

他清楚這個事情沒辦法跟家裡人說,只要他一提出,肯定會遭到父母的反對。為此他就想到,可以來一個先斬後奏。

為此他瞞著家裡人,帶著行李來到了福建當地的廣化寺,在這裡選擇出家成為一名和尚。為此他還給自己取了一個,叫「顯慶法師」。

平時的寺院裡,不是吃齋就是念佛,這些內容在外人眼裡看起來十分的無趣。但鄧文慶卻覺得,這樣的生活,才是他夢寐以求的。

時間短的話還好,平時父母打來電話,還能遮掩過去。但是時間一長,也難免不被人看出有什麼端倪。

在父母詢問工作內容的時候,他支支吾吾說不出來,無奈之下只能將真相告知父母。聽到兒子出家的消息,父母直接蒙圈了。

開始還以為是兒子開玩笑,直到來到兒子出家的寺廟中,看著已經成為和尚的兒子,鄧母險些直接暈過去。

她實在是想不通,自己辛苦將他供養長大,還沒等到他報答自己。他反而背著自己,直接出家不聞窗外事了。

一向沉默寡言的鄧父,看著兒子的改變,也直接紅了眼眶。就差跪下央求兒子,趕緊還俗回歸正常人的生活。

可不管父母如何勸說,如何聲嘶力竭地怒斥,他都不為所動。儘管他清楚,自己的做法是自私的,但就是認為出家就是自己的人生歸屬。

其實他出家並不是衝動,早在北大讀本科的時候,他就有了這樣的想法。但是顯然當時,他的決心不夠堅決,可現在的生活就是他的選擇。

父母知道兒子心意已決,只能抹著眼淚暫時離開。只要他們閑下來的時候,都會來寺廟中看望鄧文慶。

看著父母日漸增多的白髮,他真的是於心不忍父母這麼擔心自己,於是提出了一個比較中和的方法。

那就是拉著他們一起出家,一起住在寺廟之中。

一家三口在寺廟生活

這樣的想法一出,就遭到了他父母的拒絕,這對他們而言,是一個難以理解的建議。兩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再說他們也不懂佛學,這樣肯定不成。

被拒絕以後,鄧文慶也不著急,在之後又多次提出這樣的想法。希望父母他們留下來,跟著自己一起在寺廟生活。

時間一長,心疼兒子的父母難免不動心,就此雙方約法三章,先嘗試一段時間。在寺廟中生活幾天,如果可以就留下,不適應就離開。

為此他還找到了寺廟中的主持,將他的難處和想法如數告知,沒想到他的事情得到了主持的同意。

就這樣他的父母作為寺廟中的居客,在廣化寺跟著一起住下。每日裡跟著兒子一樣,不是吃齋就是念佛,幫著一起清掃寺廟。

開始老兩口還不適應這樣的生活,覺得十分的寡淡,但是時間一長,反而覺得身體和精神,都得到了升華。

看待事情也有了新的認識,為此也不嚷著要回家了,安心跟著兒子一起在寺廟中住下。後來一行人又來到了北京的龍泉寺,平時生活跟往常一樣。

原以為這樣的生活,會一直平淡下去,可誰知在2007年,事情再一次有了新的轉機。當時耕讀社的成員們,都來到龍泉寺。

跟著僧人們一起吃齋念佛,還會跟著聽佛學講座,當時開講得恰巧就是鄧文慶。作為北大的傳奇人物,很快他就被人直接認了出來。

在雙方交談之下,他將自己這些年來的經歷,全都如數講給在場人來聽。希望能用自己的經歷,來為這些人帶來一些啟發。

事後有人就將這些事情傳到了網上,一夜之間「北大碩士出家」的新聞登上了熱搜。裡面有支持的聲音,也有一些反對的聲音。

有人認為他這是浪費了中國教育資源,覺得他的行為不過就是為了紅,為此成為一名網紅,然後出道撈錢。

這種不好的聲音一出,不管是已經畢業的北大生,還是在校的北大生,都為自己的師哥說話。他們認為,每一個人的追求有所不同。

有的人一生就是為了追求權利,而有些人一生就是為了追求錢。而到了鄧文慶這裡,只不過追求的東西跟常人不同。

有誰能保證,自己一生追求的東西就是正理呢?

出家其實是機緣

鄧文慶的事情一曝光,就引起了不少媒體的注意,不少人都爭先想要採訪他。可不管他們如何蹲守,都看不到鄧文慶的身影。

最終還是他的師傅出面,將這些媒體給打發了出去。在被詢問鄧文慶放棄大好的未來,選擇出家的原因時。

他的師傅將答案轉述給了媒體,直言出家其實是機緣。這個回答看起來就很高級,看似回答了,但回答的又讓人覺得高深莫測。

而在2010年,耕讀社當時的社長,也最終選擇出家當和尚,走了師兄的老路。值得一說的是,他出家的寺廟也是龍泉寺。

不免讓人遐想,是否他會選擇走這條路,是不是受到了鄧文慶的影響。現如今鄧文慶已經離開了龍泉寺,去到了別的寺廟。

就此也逐漸消失在媒體的鏡頭裡,41歲的他現如今仍舊身處空門,並且在他的影響下,父母也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可以想到的是,鄧文慶對當時的決定一點都不後悔。可能當時他選擇就業,打拚十幾年後,可能年薪和影響力,都比現在都要好。

但都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想要自己的精神得到滿足,就要放棄物質的追求。如果想要追求物質,就別怪精神需求供給不上。

我們不能評判他的選擇是否正確,畢竟人生路原本就有千萬條,他只不過是選擇了其中一條。誰又能保證,自己選擇的那條路就是正確的嗎?

可有些人確認為,身為人子最重要的是孝順。父母想要的,無疑就是看著孩子結婚生子,如果這一點都做不到,那就是枉為人子。

甚至還表示,覺得鄧文慶當時選擇皈依佛門,只不過是為了逃避現實而已。可不管這樣的質疑有多少,他就像是當做沒聽到一樣。

這十幾年來,一直都兢兢業業干著自己喜歡的事情,用行為來打臉這些質疑過他的人。對於他而言,佛學才是他人生的歸途。

有時候換一種活法,或者是換一種角度看事情,就會發現少了很多的煩惱。這個事情鄧文慶懂,另外一些人也懂。

現在世上早已沒有鄧文慶,有的只有顯慶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