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官問:「800公斤」的牛,如何過承重「700公斤」的橋?正確答案我想破腦袋也沒想到!

361

「一頭牛重 800 公斤,一座橋承重 700 公斤,牛應該怎麼過橋?」

哲學系畢業生答案

應聘者:請問對過橋的「這頭牛」的定義是什麼?

面試者:就是這頭牛本身,必須這個牛,而且只有這個牛。沒有其他的預算和輔助工具。

應聘者:明白了,只要這頭牛過這座橋就行。且沒有任務完成期限。

你可以把這牛放著,等待 50 年,牛隻剩一堆骨頭了,運過去。牛還是那個牛,你不能因為牛已經死了就不承認他不是之前那頭牛了,只是不同時間維度的那頭牛而已。

面試官:太費時,下一位。

商務系畢業生答案

應聘者:請問讓牛過橋的目的是什麼?

面試官:這你別管,反正必須過橋,而且是從橋面上過去不能泡水。

應聘者:既然是「必須」過橋,那麼就是不計代價,且題目沒有指定預算、指定交付時間,指定完成方式。

那太簡單了,可以把牛切碎了,搬運過去;可以綁幾個航空氣球,把牛減重走過去;可以把橋梁加固,然後牛走過去;可以把牛餓瘦了,然後送過去。只要履行牛過去的條款就行了。

面試官:太圓滑,下一位。

MBA 畢業生答案(企業想聽什麼樣的答案)

應聘者:如果這是一個商業模型,那麼——

其中牛代表產品,牛的重量是產品價格,橋代表平台或市場,承載量是市場空間或用戶購買力,通過代表交易或商業閉環。矛盾是市場空間(購買力)不夠承載產品銷售需要的產品價格。

第一種:企業補貼做流量。先借錢給橋臨時加固補貼用戶,等牛通過後證明商業模型成立,在投資人側融資用二級市場收益繼續加固。過的牛越多加固的錢越多。

等過的牛足夠多了,之前的錢還上也夠錢建新建橋了。沒花自己一分錢,橋的問題也解決了。

第二種:控制產品成本。將牛砍一部分。雖然殘牛也是牛,但過橋後價值低了,買家不一定願意買。除非橋那邊沒有牛,產品瘦身是為了盡快過橋搶占市場,牛在橋那邊更貴。

為了盡快推出新品搶占空白市場,可以盡快先出 個Lite版產品。但長期賣會壞自己品牌,所以要賣了牛趕快加固橋,將更好的牛運過去,迭代更新,始終引領市場。

第三種:增加產品溢價。牛想過去橋不堅,那麼就給牛捆上氣球浮起來。這個氣球就是品牌和廣告。

原本成本太高的產品,市場購買力不足,因為有了品牌的加持,市場認可的價格上去了,就能賣出足夠的數量,牛也就自然能到對岸了。商業邏輯走通。

第四種:更換營銷場景。在原地無法過的橋,換個環境行不行。牛可以去月球上過橋,那麼本地走不通的產品邏輯,到下沉市場行不行。海外市場行不行。

這些都可以試試,不是每個地方限制條件(重力)都一樣。

第五種:饑餓營銷。既然牛現在過不去,那麼讓牛餓一陣,牛餓了也瘦了,自然能過橋了。橋那邊的人等的著急了,牛瘦一點也不是很在意。

很多新產品,產能一直上不去,用戶越期待,對顏色樣式都不那麼挑剔了。

第六種:粉絲營銷。牛自己過不去,想法讓橋下的水漲起來,水托著牛,原來的重量也就顯得不那麼重了,橋也可以接受了,就走過去了。

在這個過程中,粉絲就是水,要記住誰能載牛也能覆牛,水太多牛也被抬的太高就夠不到地了。

第七種:跨界合作。牛太重,能不能捆綁幾只會飛的大雁一起過橋,過橋時候大雁幫牛減輕重量,過了橋大雁可以讓牛馱著不用自己飛。

不同的品牌在市場中可以憑借彼此優勢互相品牌背書,影響不沖突的用戶群體借勢銷售。每個品牌自己有限的市場,互相合作後空間就夠大了。在這個過程中合作而不是競爭才能雙贏。

第八種:延長服務鏈路。橋承擔不了牛,把橋上鋪個足夠長的木板,搭在橋的兩頭,重量就被兩邊的橋基分擔一部分,牛也能過橋了。

如果市場接受程度有限,產品價格對用戶過高,那麼能不能將一部分利潤放在服務和周邊外設的營銷中,引導用戶購買這些附加的服務和擴展型產品。

第九種:品牌事件。牛過不去,自己想不出辦法。可以弄一次懸賞,看誰能給牛弄過去。在這個過程里,每個人都會討論這件事,牛最後能過去最好,過不去也都知道了我們有這麼重一頭牛。

面試官:明天來上班

這樣的答案網友們紛紛表示:

「太深奧!」

「這我想破腦袋都想不到」

「要不人家是高材生呢」

「面試官想問什麼不能直說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