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行俠又輸了,他們在客場106-113不敵鵜鶘,最近6場比賽丟了4場。
自歐文首次代表獨行俠參賽以來,球隊戰績是5勝7負,勝率42%。在歐文加入前,獨行俠是29勝26負,勝率是53%。
被鵜鶘吊錘後,獨行俠掉出了西部前六,排名落入附加賽區域。
獨行俠換來歐文是為了拔高球隊上限,而現實情況是保下限都有些吃力,戰績不升反降。
籃球的基礎邏輯挺簡單,你把球投進,同時別讓對方投進,你就贏了,但這個邏輯實際上是個很高的標準,代表著攻守兼備。如果一支隊伍在攻守兩端處於失衡狀態,贏球就要靠強項的極限操作。
獨行俠就是這樣。
他們為了得到歐文送走了丁威迪和多里安-芬尼-史密斯,丁威迪的空缺歐文可以平替,但「電風扇」離隊留下的陣容漏洞,獨行俠至少目前還填不上。
現在的獨行俠沒有大體型鋒線3D了,這在如今的NBA是嚴重的陣容硬傷。這個「大體型」倒不是兩米一十幾的大個子,而是兩米到兩米零八左右的三四號位搖擺人。這個體型的球員可以兼備高度和速度,有對抗又不失敏捷性,能投能防當然是極品,哪怕只佔「防」這一項,也能給隊內球星卸掉很大壓力,比如湖人的范德比爾特,「彪哥」三分不太行,但專門給對方持球核心「找麻煩」,湖人在他加盟後防守面貌煥然一新。
獨行俠沒有能接管對手箭頭人物的鋒線,防守缺失一大塊。對於這一點,獨行俠管理層和教練組應該是很清楚的,但如果不換歐文,獨行俠原有的那套陣容已經到了天花板,幾乎沒有上升空間,東契奇強烈渴望球隊做出改變。
獨行俠老闆庫班在歐文這筆交易啟動前與東契奇聊過,東契奇給出的回復是:「我們需要天賦,他是名人堂級球員,我喜歡與這種天賦等級的球員合作,你為什麼不抓住機會呢?」
選擇了歐文,代表著獨行俠將比賽帶入一種極端模式,就是和對手拼進攻,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沒有防守這個緩衝區,這意味著「東歐組合」要開足馬力,將火力拉滿,可這麼打是給東契奇減負還是增負?
獨行俠場均助攻聯盟倒數第二,他們是典型的持球大核體系,球權集中到進攻強點手中,他們通過單打開發進攻,本賽季1.0版本是東契奇+丁威迪,2.0版本是東契奇+歐文,單兵攻堅力提升了,但球隊打法沒變,還是依賴強點單挑。
歐文沒有防守悍將的體型,東契奇的防守與他的進攻相比差好幾個檔位,約什-格林和小哈達威的防禦力至多是平均水平,鮑威爾是能提供一些防守的大個子,但他沒有三分技能包,會拖場上空間,換上能提供空間效應的伍德和貝爾坦斯又會把已經千瘡百孔的防守再往下拉一拉。
獨行俠的習慣打法結合他們的人員配置,決定了東契奇和歐文不全力輸出進攻,他們就會有大麻煩,這造成了兩位球星的體能槽會因為高負荷被打空,進而帶來傷病危機。
對鵜鶘這一場,東契奇就是帶著腿傷出戰的,主教練基德對此的解釋是常規賽收尾階段沒時間休息了,再直白點說就是東契奇要是不打,我們怎麼贏?
結果,東契奇打著打著左大腿拉傷,提前退出比賽。大交易後的獨行俠,打沒有錫安,英格拉姆傷退的鵜鶘,讓東契奇拼到傷勢加重離場,大交易的正面意義被削弱了許多。
東契奇下場後,歐文帶隊打得也還行。基德將伍德和貝爾坦斯一起擺在場上,這就是拚命拉升進攻火力了,防守徹底不管。
這一招確實讓獨行俠一度迫近比分,但麥科勒姆連擊連中,用單挑,這個獨行俠的最拿手的進攻方式,打穿了獨行俠薄脆的防線,砸碎了獨行俠的逆轉希望。
本賽季西部競爭非常激烈,一兩場的勝負可能就是直通季後賽與掙扎於附加賽的區別,獨行俠現在面對的問題已經不是上限有多高,而是下限會多低?
如果下限都保不住,基德恐怕會先走,歐文也未必留得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