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洋氣寶媽」自從遠嫁之後,三年來備受婆家欺負,不但限制社交,還不同意上班,更不許回娘家,可謂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直到中秋節發生的一件事,讓她徹底醒悟,與婆家來個了斷,來看看她的故事。

我今年29歲,和前夫是彼此的初戀,從大學開始談的,要問我具體喜歡他什麼,其實還真說不出來,反正在「連體嬰」式的相處中,我認定了這個人,那時候覺得愛情很純粹,相處很愜意,恨不得無時不刻都在一起。
畢業後,經歷了將近兩年的異地戀,感情逐漸變淡,吵架越來越多,有時候父母打電話都能從語氣里,聽出我的不對勁,就知道肯定又鬧矛盾了。
母親三番五次地告誡我,感情的付出雖然沒辦法量化,但至少應該大差不差,如果兩人合不來,那就應該好聚好散,男人滿大街都是,千萬別在一棵樹上苦苦徘徊,一輩子說短不短,說長不長,一定要和讓自己快樂的人在一起。
父親在婚戀方面更為傳統,除了囑咐我要保護好自己,還不想讓我離得太遠。當我決定嫁給前夫的時候,父親一度氣到要和我斷絕關係,他覺得前夫心眼小,沒有男人氣度,肯定撐不起家裡的一片天,所以我們的結合,註定沒有好果子。

對於父母的意見,我並不是全盤否定,有些道理還是認同的,但我們已經在一起六年多了,真的捨不得分手,在我的堅持下,還是和前夫結婚了。婚前,公婆沒準備房子,婚後只能住在一起,不到八十平米的兩居室,壓抑得很。
隨著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我發現自己壓根融入不到婆家的生活,因為婆婆一直對我「嚴加管束」,先是限制我的社交,後來還不同意我出去工作,說女人照顧好家裡就行,沒必要拋頭露面。
僵持了幾個月,我懷孕了,以為有了孩子婆家就能對我放下戒備,誰知道心雖然擱在肚子裡了,卻也成為讓我在家養胎的理由,還越發地摳門。正是補充營養的時候,不是清淡的蔬菜面,就是白粥配鹹菜,麵條說是骨湯的,卻吃不出肉味,
鹹菜說是放了肉丁的,反正我是一塊沒吃到。我實在想不通,公公做了半輩子生意,條件算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而且只有前夫這麼一個兒子,還至於在吃喝上分斤掰兩?


一晃結婚四年,兒子已經能滿地跑了,再過幾天就要迎來中秋佳節,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花好月圓倍思親」,我下定決心說什麼也要回娘家看看。
只是大老遠回去一趟,總該對父母和哥嫂有所表示,於是我問前夫要錢,前夫稟明婆婆後,沒想到婆婆不但沒攔著,反而還說自有安排,讓我拭目以待。

我猜不透婆婆的心思,又不便多問,然而看到婆婆準備的一大堆禮物後,我心裡涼了半截:有數量,沒質量,全都是一些看著廉價的土特產,不但包裝簡陋,而且日期還不新鮮,我盤算著,聊勝於無,先回去再說。
出發前,婆婆又從房間里翻出兩盒月餅送到我手上,「兒媳,這是前兩天別人送你公公的,我去好幾個地方看過了,二百多塊一盒,裡面就六塊,我自己沒捨得吃,便宜你了,拿回去給親家肯定有面子,他們一輩子怕是沒吃過這麼貴的月餅。」
這樣的話在我聽來,顯得格外刺耳,但還是強忍著心裡的不痛快,「這麼貴重,您還是留著自己吃吧,而且也騰不出手了,不如您給拿點錢,我也好聊表心意。」
聽聞此言,婆婆的腦袋瓜搖得像撥浪鼓似的,「給父母養老是兒子的事,沒有問女兒要錢的道理,你大包小裹帶了一大堆東西,他們高興都來不及。」
回去的路上,前夫還數落我分不清裡外,嫁過來就是他們家的人,給足我面子了,不能蹬鼻子上臉。到家後,看到父母臉上的皺紋,我頓時作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離婚,堅決不和這種沒人情味的一家過了。
走過了彎路才體會到父母當初的道理,婚姻里的失望,不是一朝一夕的,人品和契合的三觀才是愛情的土壤。

好的婚姻一定是給彼此帶來歸屬感的,幸福的婚姻必然是共同成長,強強聯合的。不論嫁得遠近,總歸是要相夫教子,善待公婆的,所以但凡有良心的男人,也同樣會孝順岳父母,再不濟,面子上也要過得去,懂得照顧媳婦的感受,家庭才能得以和睦。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還是有男人不明白這樣的道理,一邊要求媳婦孝順公婆,一邊又對岳父母不聞不問,無視家庭責任,甚至還對媳婦盡孝的行為多有阻攔,反而永遠覺得自己有理。
說到底,真正愛你的人,擔心給你的不夠,而不在意你的人,哪怕只滿足了一丁點要求,都會認為是莫大的恩賜,這無疑關乎到對方的態度,面子是相互成全的,尊重也不例外,你說呢?